農村石牌坊
美麗鄉村石牌坊 農村石牌樓建造多種樣式
美麗鄉村牌坊奕屬古代石雕大門建筑,他又叫“石牌樓”、“石門樓”,是古代社會表彰功名和善道、功德政績而修建的一種坊牌碑坊,在大江南岸的江浙蘇皖地區修建較多,農村石牌坊作為村莊大門面貌的一種象征,聚集了文化風俗美德、德性、權威的象征,也是一種對功名、功勛的表彰。代表對先人崇高德性的尊重,也有一定的機組的功能。古建牌坊建筑起源于漢時,到唐-清的時候發展得到廣泛修建,很多的街道、祠堂、墓園和村莊都修建了很多樣式的牌坊,以石牌坊尊榮顯示出建造地域的顯赫的文化。
以棠樾古碑坊鮑氏聚族而居的地方,慈孝里坊卷草紋頭脊式,4柱3間,通面闊8.57米,進深2.53米,高9.6米,上面鐫刻的是“御制”、“慈寺里”,明永樂年間為慈寺里坊是旌表宋末鮑宗巖、鮑壽孫父子的父慈子孝而建。
新農村大門牌坊
村莊路口石牌坊
鄉村道路石牌樓
樂善好施牌坊建于清嘉慶二十五年為沖天柱式,4柱3間,通面闊11.82米,進深2.85米,高11.70米。大小柱額都不加紋飾,唯挑檐下的拱板鐫刻花紋圖案,月梁上的環與雀替也相應雕刻了精致的紋樣。粗大的梁柱平琢璋磨,不事雕飾。此坊為旌表諾授通奉大夫議敘鹽運使司鮑淑芳同子鮑均而建。鮑淑芳為大鹽商,嘉慶八年集眾商輸餉,奉旨議敘鹽運使職銜。
祠堂石牌坊
石雕牌坊雕刻所表達出傳統文化美德,也是文化學士的代表,比如古代的狀元坊,是為莘莘學子而立,他是功名牌坊的代表,這些具有多元文化的石雕牌坊,在當前美麗鄉村建設中發揚傳統美德得到了運用,這種石門建筑,講究中心對稱,他高大的外形顯得恢弘大氣,除了其表彰的寓意之外,外型裝飾也十分的美觀,不論是立于農村村口,還是祠堂,都是非常明顯也非常適合的一種建筑形式。
寺院大門牌坊
現代石雕大門修建用途很多,以景區大門、新農村村口坊門和祠堂大門雕刻,都帶有吉祥的寓意,以各種植物花草和動物祥瑞圖樣,都有著美好幸福的含義,上面的牌匾也雕刻有地方名稱,他是一道地名標志碑牌,同時也是記載歷史典故和裝飾門面的功能,更是對名人志士所做出貢獻的一種尊重表彰。
石雕牌坊修建樣式多種多樣,每個區域和村莊所建造不同,并且在雕刻圖案上面也有明顯的區別,我們石雕牌坊制作廠家著重分享修建于各地的祠堂牌坊、寺院牌樓、農村石門樓施工經典樣式來參考。